近日,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以《山西焦煤已完成366個無人值守場景建設》為題,對山西焦煤全面推動“智能化升級、精益化管理、高端化發展”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,加快推進智能礦山建設工作進行了報道。
在數字化轉型、智能化發展的新時期,山西焦煤集團堅持“三個三年三步走”的戰略規劃,全面推動新焦煤“智能化升級、精益化管理、高端化發展”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。截止到2021年底,完成了35座生產礦井的366個井下變電所和排水泵房無人值守建設,集團共有32個智能綜采工作面正常生產,單班作業人員減少5-7人,生產效率提高30%以上,集團共有35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生產作業,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配置的改造模式,平均掘進效率提高10%左右,安全性大大提高。
2018年起,山西焦煤率先在煤礦供電、排水、壓風、主扇等主要輔助系統開展無人值守建設,為后續智慧礦山建設打好基礎。截止到2021年底,完成了35座生產礦井的366個井下變電所和排水泵房無人值守建設,166個主運輸皮帶系統集控改造和75部架空乘人裝置的無人值守改造,并有57座壓風機房實現了無人值守改造,109座35kV以上(含)變電站完成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建設,實現就地集中檢測、控制。2016年,山西焦煤在正利煤業建設了14-1104第一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,實現了采煤機的記憶截割、液壓支架的全程跟機移架,工作面設備“一 鍵”啟停,同時實現了采煤機與刮板運輸機、膠帶輸送系統的載荷聯動功能。每班作業人員由17人減至8人。
山西焦煤堅持“實用、管用、適用”原則,圍繞井下快速掘進提高安全性和作業效率進行多方探索嘗試,制定了“初、中、高”不同配置標準的建設方案,指導礦井根據自身條件開展建設。各礦井結合自身實際,制定了智能化建設的具體方案,確定了各自建設目標、技術路徑、時間節點和資金保障,專人專班推進協調。至2021年底,已有2座高突礦井、2座特大型礦井建成了智能礦山,其中3座通過山西省能源局驗收,形成了不同的建設側重和成功經驗。